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每门学科都有我们的研究对象,有其特定的研究内容。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所研究的是教育中最普通的问题。它不是研究教育中的某一个方面的专门问题,而是教育中最一般性的问题,它是其他教育学科的基础学科。
教育现象包含教育、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教育现象是教育的外在联系,是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
教育作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人的进步等原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教育势必是社会现象。教育活动是大家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同意前人的经验,学会人类已有常识的活动,这类都是教育表现出来的人的认识活动,因此,教育又是认识现象。
规律是不以大家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的反映,是事物本质之间内在的势必联系。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原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势必联系。教育学则要研究上述教育现象,揭示和说明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既有总的基本规律,也有局部、具体的规律。任何社会的教育都要遭到该社会的生产力进步水平和政治经济规范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制约。这反映了教育与社会进步之问的本质联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现象,不仪要适应人的进步,而且要促进人的进步,这反映了教育与人的进步的本质联系,是教育进行和进步的两大基本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不一样的教育阶段,教与学、传授常识与进步智商之间,又存在着相对具体的内在矛盾和本质联系,表现具体的规律。
第二节 教育学的进步概况
教育学和其他任何学科一样,也历程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进步过程。依据其办法、理论成熟的水平,大体可以分成萌芽、独立形态、科学化、现代化四个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在教育学进步的萌芽阶段,教育学还没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不过表现为思想、看法。而且和其他思想诸如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掺杂在一块,理论还不够成熟,办法是理性考虑和经验总结。国内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写作年代大约在战国末年,传闻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它比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300多年。全书虽然只有1229个字,却对教育有哪些用途和目的、教学原则和办法、教师有哪些用途和条件等等,都作了概括性的描述。如教学相长、准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等等,都在一定量上达到了对教育规律性的认识,到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在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但它比国内的《学记》晚300多年。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也都对教育的每个方面问题作过不同程度的说明,其中有不少是符合教育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的。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从欧洲文静复兴时期起,教育学开始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形成为独立的学科。它说明大家对教育这种社会现象有了较高的抽象和合乎规律的认识,教育学逐步地从现象的描述走向理论的论证,从比喻、类比走向科学的说明。
1632年,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夸美纽斯本人被尊崇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资产阶级教育家的鼻祖。在《大教学论》中,作者高度评价了教育对于社会有哪些用途;教育对于人的进步有哪些用途;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提出了泛智的教育思想;确立了丰富的教学理论。这类教育思想,为将来教育理论的进步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此后,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家又出版了很多具备比较完整理论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如英国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国卢梭的《爱弥儿》,瑞士裴斯泰洛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福录倍尔的《人的教育》,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沙皇俄国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等。这类专著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独立的学科。
其中,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融会了当时已相当进步的伦理学和心理学的成就,试图在心理学基础上打造教育办法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打造教育目的论。觉得教学活动需要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提出了著名的阶段教学;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强调教育外部灌输用途;办法上看重严格的管理和练习。他的理论倡导开创了一个要紧流派传统教育派。
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学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杜威倡导以儿童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活动课程代替分科教学。在他看来,大家刚开始的常识,最能永久让人不忘的常识是关于如何做的常识,因此,在学校中就要为学生设置相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据此,他提出教育
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的倡导,并在经验中学习,在处置问题中学习。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得到系统、详尽的论述。他所主张的理论被叫做现代教育派。
在这一阶段,教育学已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了独立的体系,出现了一系列有比较完整理论体系的教育论著。但,因为历史和阶级的局限,这类论著对其所体现的理论和论证办法,就其整体来讲,到今天尚未达到真的科学化的程度。
第三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能够帮助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提升贯彻国内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学习教育学,可以帮助大家提升教育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更好地理解国内颁布的教育方针、政策的依据,提升贯彻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现在,党中央提出的教育方针是:教育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需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方位进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拟定了一系列教育需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依赖教育的有关政策。
2、能够帮助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方位提升教师的素养
学习教育学还可以提升对教育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用途,这就有益于进一步树立和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学习了教育学,知道了教师劳动的特征及其应有些素养,这就能够帮助推进教师根据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的德、才标准去严格需要自己,修养训练自己,提升自己,从而全方位提升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基本素养。
3、能够帮助认识和学会教育规律,提升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学习教育学,可以帮助大家知道教育规律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常规,学会教育规律,学会一些教育技能,学会科学的教育教学办法,从而提升工作的自觉性,难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提升我们的教育工作水平和能力,使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化,有效地做好教育工作,提升教育水平。
4、能够帮助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因为年代的进步,在教育实践上出现了很多从未有过的新状况,新问题,这就需要进行改革。要改革,需要具备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才能使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进步。学习教育学,能够帮助推进学校教育改革。
教育理论来自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只有学习了教育理论,才可能将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加以理论化、系统化,并上升到规律,加以认识,从而更好地使理论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这种从实践到理论的总结概括过程,其实就是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过程。因此,学习教育学能够帮助推进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